地名由來:吉崩崗街道,18世紀初,第七世達賴喇嘛新建一座5層樓高的佛塔,塔內裝藏宗喀巴大師脫模泥塑像十萬尊,稱吉崩崗,街道因此得名。
JíBēnggāngJiēDào
KatKongstreetcollapse
吉崩崗街道位于西藏自治區(qū)拉薩市城關區(qū)境內,轄5個居委會:吉崩崗社區(qū)、熱木其社區(qū)、策門林社區(qū)、木如社區(qū)、雪社區(qū)。
根據(jù)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吉崩崗街道擁有人口30183。
歷史沿革:
1961年5月,吉崩崗街道境域成立德吉路街道,下設德吉、友誼、光明、躍進4個居民委員會。
“文化大革命”時期,更名為衛(wèi)東街道。
1981年11月,恢復成立德吉路街道,后更名為吉崩崗街道。
1988年,在衛(wèi)東居民委員會分設木如、吉崩崗2個居民委員會,友誼居民委員會分設熱木其、策門林2個居民委員會,光明居民委員會分設夏薩蘇、丹杰林2個居民委員會(同年劃歸新的沖賽康辦事處管轄),躍進居民委員會更名為雪居民委員會。
2000年,吉崩崗街道下設吉崩崗、木如、熱木其、策門林、雪5個居民委員會。
2011年底,雪居民委員會劃歸為新的公德林街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