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名由來:格朗和為哈尼語,意為吉祥、幸福。
2021年3月,格朗和哈尼族鄉(xiāng)入選2020年云南省衛(wèi)生鄉(xiāng)鎮(zhèn)名單。
2014年9月,環(huán)境保護部授予格朗和哈尼族鄉(xiāng)2012年—2013年度國家級生態(tài)鄉(xiāng)鎮(zhèn)稱號。
勐海縣轄鄉(xiāng)。1953年前,南糯山屬車里縣。1953年置格朗和哈尼族自治區(qū),南糯山劃入本區(qū),屬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區(qū)(州)。1957年置格朗和區(qū),屬版納勐海。1958年設英雄公社,屬勐??h。1961年置格朗和區(qū),1969年為獻忠公社,1973年為格朗和公社,1984年改格朗和區(qū),1987年置格朗和哈尼族鄉(xiāng)。哈尼語,格朗和:幸福。位于縣境東部山區(qū),距縣府28公里。面積312平方公里,人口1.5萬。有公路通縣府。轄蘇湖、帕宮、南糯山、帕真、帕沙、黑龍?zhí)?個行政村。以糧、茶生產(chǎn)為主。糧食作物有旱稻、玉米、大豆。兼產(chǎn)橡膠、水果、南藥、野生菌等。有栽培型大茶樹一棵,其主干直徑1.38米,高5.5米,樹幅直徑10米,已有800多年的樹齡,被譽為“茶樹王”,屬國家級保護植物。鄉(xiāng)境內(nèi)的帕宮,傳為古代傣族首領巖孩抗擊外族入侵而壯烈犧牲后的墓地,以巖孩而得勐海名。
歷史沿革:
1953年前,屬車里縣和佛??h。
1953年7月16日,成立格朗和愛尼族自治區(qū)時建立行政機構。
1957年12月,12版納合并為5個縣級版納時,改稱格朗和區(qū),屬版納勐海。
1958年,成立英雄公社,屬勐??h。
1961年,復稱格朗和區(qū)。
1968年,成立獻忠公社。
1973年,更名格朗和公社。
1984年,復稱格朗和區(qū)。
1987年10月,區(qū)改鄉(xiāng),正式成立格朗和哈尼族鄉(xiāng)。